查看原文
其他

腾讯的定性分析

Charlieou 阿攀哥 2023-04-05

滚雪球的Charlieou (ID: charlieapange

文字 | Charlieou

图片 | 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约1.1万字,建议阅读时长20分钟



目录


一、 通讯工具:微信、QQ   
二、 应用产品  

1. 公众号、朋友圈   
2. 小程序  
3. 视频  
三、 业务分析 
1. 游戏  
2. 支付   
3. 云服务   
4. 网络广告 
5. 投资  
四、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1. 网易   
2. 阿里巴巴   
3. 今日头条  
4. 脸书FB   
5. 其他   
五、 风险  
六、 未来发展  

1. 护城河 
2. 发展方向  
七、 估值  



一、通讯工具:微信、QQ


聊天是全球第一生产力,因为人利益上需要协作,精神上永远寂寞,只有聊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即时通讯是人类最永恒的需求之一,不会衰退。

而腾讯基于即时通讯工具构架的商业体系,在人类商业史上史无前例。腾讯拥有全国人民的即时通讯网络微信和QQ,通讯+社交是腾讯的基本盘,这是腾讯最底层的护城河,其他的一些都是在这之上的服务和应用。只要即时通讯不被颠覆,腾讯就很有竞争力,可以活的很好。

但是通讯软件要突破,比娱乐、内容类的软件要难,因为它背后有:
1、网络效应,即时通讯软件受网络效应影响,强者愈强,能把竞争对手阻挡在外,比如你的朋友大多在 WhatsApp上,微信再好用也没人用。

2、信任问题,通讯需要的用户信任级别最高,文化也构成竞争壁垒。所以,通讯产品国际化难度很大,涉及到文化和信任问题。娱乐产品,比如游戏国际化,相对而言更容易,现在腾讯的游戏出海已经比较成功。

那么微信是如何突破通讯软件QQ的堡垒?
1、QQ有品牌瑕疵。QQ用户被定义为“三低人群”(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这个定义是如何形成的有复杂的历史,是否准确也有争议。当年因为这个迅速发展起来,而且起来之后,也因为这个气质,始终攻克不了主流人群,手机QQ没能成功锁定全部人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用户实际上在用 QQ,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在使用 QQ,即便这些人都承认 QQ的功能比 MSN 强大很多。也有一些用户拒绝使用,而这些用户在话语权、收入方面还占有优势。

2、微信完美地解决了QQ的品牌瑕疵问题。微信和手 Q 在功能上没有本质区别,微信以中年大叔形象成功拿下QQ无法覆盖的那些客户。从此,腾讯的用户就是全部中国人,QQ+微信成了国民通讯软件。

3、因为手机的发展。微信是完全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在手机上的体验一开始就优于手机QQ,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快速发展,成为了全世界最好用的 IM 软件,包括核心的通讯功能,以及附加在通讯软件上的功能,使用户离不开它。

二、应用产品



1.公众号、朋友圈

腾讯的核心产品 QQ 和微信,都是即时通讯产品,核心功能是即时通讯,公众号、朋友圈只是一个应用层面的东西。微信的对话框是用户的第一界面,朋友圈、公众号等信息流是第二界面,权重没有对话框高。

朋友圈主要是个人内容、熟人传播(微博主要是公共内容、大众传播),朋友圈是优秀的信息流产品,是中国人的第一信息流产品。

公众号对用户的价值:
(1)微信是绝大多数人的互联网第一账号,腾讯是信用极强的互联网公司,微信公众号给了用户较强的拥有感和安全感。同时,因为微信群、朋友圈现在是较强的内容分享渠道,微信公众号的分享体验也是最无缝的。

(2)但微信公众号开放性是不足够的,很难突破既有的社交圈,所以在交互上的价值有限,所以只适合单向度的内容分发和消费。

(3)对于微信来说,公众号是内容生产基地,让内容生产商直接面对受众,丰富了微信的体验,增加了用户在线时间和粘性,把媒体这个中间环节过滤掉,建立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和消费生态。

相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的权重更低,属于内容里的一个分支(职业化生产内容)。单个公众号生产内容的质量是持续衰减的,打开频率会越来越低。

很多人淡出了朋友图,更多人在发朋友圈。微信的核心功能是即时通讯而不是朋友圈。

2.小程序


1、小程序长远来看价值是非常大的,公众号/服务号+小程序+微信支付+云服务,可以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服务在线化,可以解决大部分服务与客户的链接,大部分企业、政府的自建网站、APP 都将被它取代。润物细无声,小程序不需要用户知道它,用户只需要知道在微信内能使用很多服务就行了。

(1)消费者有很多需求,比如,买个电影票、打个车、到餐馆点菜买单,但你不愿意为某一个服务专门下个 APP,尤其是服务深度较浅、使用频率较低的。比如安装一个叫新元素餐厅的 APP 就太雷人了。

(2)而很多商家也有服务要给客户提供,但他们苦于让客户安装 APP太难了,甚至,自己开发 APP 也太难了,想一想,Android 有多少版本,硬件有多少机型,就头大了。

(3)这时候,有一个高频的 APP 说,其实,没有必要那么复杂,你的服务就在我们应用内完成就好了,我提供标准的基础设施。这样的好处是:商家没有必要从头开始搞基础设施,店铺和拉客、服务的手段(比如朋友圈、微信群)无缝对接。

(4)于是,皆大欢喜。你说,这会是时髦一段时间就 OVER,还是越做越强大呢?当然,以后,水费电费人头费,是要收的。

在原来的产品外增加功能,很大可能是导致原有产品体验变差。但是,如果微信能够连接更多的服务,是会使微信体验更好,功能更强的。便民和扰民之间的界限,就需要产品方好好把握了。


Tim、企业微信、企业邮箱、小程序、公众号、服务号,都是企业服务的入口,可以替代大部分机构的自建互联网服务系统。


3.视频


短视频只有平台才有意义。

腾讯擅长的是用户生产内容,和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分发,但内容分发并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会数巨头并存。

抖音、快手是基于兴趣推荐的短视频社区。腾讯的视频号不是一个独立的业务,是微信内容的一个品类,这个和其他内容(比如公众号、朋友圈)是一致的。视频号是基于社交关系分发的视频形式的公众号,是微信内容的另一种型态展现(比如相对于公众号的图文内容)。

短视频和抖音、快手的,每个平台基于自己独特的资源、调性、运营能力存在。视频号和抖音、快手的差异化差异化是微信的社交关系给视频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分享、传播方式,

长视频这生意不好做,是一个花大钱而难赚钱的活,长视频的生产也不是好的商业模式。现在腾讯虽有一定优势,但维持优势需要持续付出成本,所以对它预期不要太高。

三、业务分析


1.游戏


人还是猴子的时候,游戏就是刚需,只是游戏的形式在变。2018年8月,出台国家游戏总量限制的政策,但是人需要玩游戏这一点,不会因为国家限制而改变。

腾讯在游戏产业里的角色,根本上说,它是一家游戏分发运营商,而不是一家游戏开发商,这是他和大部分游戏公司的区别。独立的游戏公司生存状态不稳定,主要是单款游戏的成功规律不好把握,游戏的生命周期不好把握。

腾讯对单一游戏产品的依赖非常有限,单款游戏产品的运营变动不影响腾讯的基本面,例如王者荣耀的热度如果衰减,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影响腾讯的价值。只要腾讯用户的游戏需求还在,腾讯就一定能有发布爆款游戏产品的能力。

腾讯在游戏行业的地位相当于长江,斗鱼、虎牙、东南亚 Sea 和韩国 KaKao 这类游戏分发公司就像小渠道,腾讯投资这些小渠道就相当于在长江边挖了一条小运河。对于长江而言,多造几艘船的价值,远远大于挖几条小运河。

但腾讯在游戏分发上的垄断地位和定价权,跟它在即时通讯上的垄断地位相比要弱一些。

游戏公司的“定价权”是有限的,它会受到厂商竞争、玩家生态平衡的影响。最初,游戏的主流是按时间收费,后来盛大和巨人推行免费模式,最后免费模式成了主流,把按时间收费的“定价权”给消灭了。

在免费模式里面,理论上厂商对玩家的道具价格、免费时间有定价权,但如果厂商过度使用定价权,会出现免费玩家不玩,充值玩家最后也不好玩的情况,所以“定价权”是有限的。腾讯可以充分利用通讯社交优势的业务,使得游戏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更强。

腾讯的媒体广告业务收入、内容分销业务收入、支付和云服务收入,在整个腾讯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但体量仍不足以取代游戏业务。腾讯收入上对游戏的过度依赖格局,则有很大的改观。腾讯如果没有游戏收入的盈利模式,利润会少很多,但公司依然会很有竞争力。

2.支付



支付是作为打通交易,尤其是服务交易的基础设施而存在。

第三方支付,核心是支付场景的创造。至于用什么来支付,其实并不重要。这是支付宝产生的原因,也是微信支付后来居上的原因。腾讯在支付场景布局很多,但往往都是小额参股,不控制。不担心参股公司做大以后微信支付受影响,比如京东、美团都有自己的支付方式,永辉等微信支付也不是首选。

因为支付通道,单一企业通过产品技术优势,能获得相当大甚至垄断性的市场份额。支付场景,则是由无数企业竞争所形成的数量极其丰富、形式极其多样、市场份额极其碎片化的海洋,任何企业无论是通过自营还是通过投资,都只是给这个海洋,增添了微不足道的一勺水。

数字人民币不能够开创更广泛、方便、高效的支付场景,对微信支付的影响有限。

微信支付相对于支付宝的商业模式最主要的优势是高频(大部分用户在手机屏幕上很容易找到微信,不一定找得到支付宝),高频应用对低频应用的降维打击。再配合小程序做起来,在支付场景上也会有一定优势。


3.云服务


大部分服务,大部分公司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自己架设服务器、部署网络,于是有了云服务,云是连接的必备工具。

目前云服务市场最强的竞争者是阿里云和腾讯云。

阿里云现在市场份额领先腾讯云,主要得益于清晰的战略和强有力的执行。阿里云主要是人力销售驱动型的 2B业态,跟阿里的既有业务关联不强,更象一个独立业务;

腾讯云的主要使用者,是腾讯业务生态链里的服务供应商,与腾讯既有业务关联较强,腾讯做云服务,可以改善连接的质量,改善用户体验,这也是腾讯云服务的主要优势。

云计算在技术上并不难,在产品上也没创新的业务,关键是客户,这是云服务的入口。腾讯不缺客户,云服务和腾讯的资源匹配,但是其商业模式(TO B的销售)对腾讯存在一定挑战。而且云计算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性投入,土地+房屋+设备,这个投入期有可能没有尽头,但它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客户锁定能力,从而支持一定水平的利润率。

目前腾讯云服务的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但规模还比较小,给腾讯整体业绩带来的增长还是有限的。看好支付(金融)和云服务的发展后劲,有可能出人意料。

小程序+云计算+公众号服务号+微信效果广告,应该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事情。


4.网络广告


广告的增速是很满意的。新闻内容广告下降,小程序的广告还没有上量(一定会放量),广告能有这个增速是很不错的。

媒体广告,无论是媒体本身,还是广告形式,腾讯都没有特别大的优势,所以市场占有率是有限的,利润率也不会高。社交广告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小程序连接的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广告增量,广告形式可能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小程序和微信支付当然极大增加了广告场景,也提升了转化率。


5.投资


2010 年,3Q 大战之后,腾讯邀请 100 位业内专家问诊腾讯,这次会议之后,腾讯做出的最大的决策是开放平台策略,守着通讯社交娱乐的核心业务,大部分周边业务不自己做,认为有价值就投资。3Q 大战解决了腾讯和业务的关系问题,如何与其他企业相处

一个公司,能够采用科学的决策办法,解决业务发展的困境,让公司再上一个台阶,在商业史上是一个经典案例。

可以将腾讯的投资分三类:
1、控股投资的公司,大部分是对游戏公司的投资。公司研发的产品,利用腾讯的运营分发能力获取全部利润。这种投资本质上是研发投入,可以视为持续性的资本性支出。单个投资项目有可能失败,回报不稳定。

2、对于跟腾讯的流量有协同效应的公司的投资,像美团、拼多多、滴滴。腾讯有三个收益:


(1)利用这些公司提供的服务,帮自己推广微信支付、丰富微信生态,增加腾讯(微信、QQ)用户服务的丰富性,进一步增加即时通讯软件的工具属性,增强对用户的锁定能力;

(2)这些公司利用微信的流量加速成长,同时腾讯收取这些所投资的公司流量费用(类似阿里的店租);

(3)获得这些公司股权的增值收益,这部分投资收益相对稳定并且是可以持续的。腾讯通过股权升值把自己的流量变成价值,本质上是流量变现的一种方式。


3、纯粹的少数股权投资项目,与腾讯业务上并没有任何协同性,例如:特斯拉、snap 这种投资,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无法猜测具体的动机,不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

2018 年 9 月 30 号腾讯架构调整后,第3类投资越来越少,这个调整非常及时、合理,腾讯自我纠错能力很强。

第1类和第2类投资,腾讯投的大多是创业阶段的企业,投的方式大多是占少数股权,这两类投资是可持续经营的业务,投资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获得他们的利润,这些投资很有价值,对腾讯业务有很好的支持作用,它解决了腾讯的平台特征与大部分行业的垂直特征的矛盾,解决了腾讯的竞争战略问题,腾讯用投资解决了大部分业务扩张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整合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的服务用户,强化腾讯的平台粘性,使腾讯更加强大,这些投资业务的价值,最终会在腾讯的主营业务上反映出来。

但这类的投资收益有一定周期性,比如牛市、IPO 高峰收益会比较高,要适当考虑平滑,即牛市的时候不要过于乐观。

腾讯大部分投资集中在第2类,小比例占股,很少像 FB 看好 ins 和 whatsapp 直接全资控股接管,因为Inst 和 Whatsapp 都是 FB 可以自己运营消化的项目,而腾讯投资的大部分项目它都运营消化不了。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的一个大应用品类,腾讯不想放弃这一块,但之前无论是自营,还是入股第三方,都说不上特别成功。拼多多是为数不多的,在微信里面“闭环”的电商,而且现在腾讯有支付等手段比较深入地切入电商,所以投资拼多多是符合逻辑的。

腾讯的主要优势是通讯、社交。


(1)凡是商业模式能用上腾讯的社交关系的,就能形成压倒性优势,拼多多和王者荣耀是典型。

(2)只干巴巴倒流的,效果有限,京东唯品会是典型。

(3)凡是要另行构建用户关系的,腾讯就无能为力了,抖音是典型。社交关系才是腾讯的超强火力,固定流量入口是对腾讯资源的浪费
拼多多把社交关系盘活了,这才是利用腾讯资源的正确姿势。



腾讯最近有越来越强的多元化倾向,投资的业务之间的相关度有变弱的倾向。虽说有“赋能”,但随着“赋能”的公司越来越多,如果投资的公司业务不能腾讯用户愿意在微信或者 QQ 内解决的需求。那么“赋能”会变得拥挤。如果是,那么这种“赋能”就不会“拥 挤”,相反,会使即时通讯工具更加强大。

总体而言,腾讯投资的公司跟它的主营业务有协同性的,投的项目质量也还可以,投资水平很高。

未上市的项目有很多会失败,已上市的股价会波动,这不可避免。投得多了,有一定比例失败的项目,估值过高的项目,这是很正常的现在。希望腾讯所有投资和并购都取得成功,也是完全不现实的,大部分投资和并购项目都将表现平庸,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完全失败。腾讯收购的Foxmail的张小龙团队孵化了微信,FB 并购了WhatsApp,有这两个成功,可以冲销其他所有的失败。


四、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1.网易


从长期来看,腾讯增长的确定性超过网易。
(1)从用户获取环节,网易基本上是在商业需求层面获取和锁定用户,腾讯则在最高频的通讯需求层面获取和锁定用户,腾讯的用户规模和稳定性超过网易;
(2)从商业模式看,腾讯的商业适当分散又有逻辑关系,安全性要高于网易;
(3)从公司治理层面看,腾讯更有长远眼光和规划。


2.阿里巴巴


腾讯的基础是社交,阿里的基础是电商。

从人类需求看,通讯和社交是人类本身,是根目录电商、娱乐、媒体这些只是应用,子目录

人们未必要电商上买东西,但一定需要跟人沟通,所以在满足需求方面,腾讯的土壤更加深厚,满足的用户数量也大很多。社交网络是每个用户为整个网络贡献资产(用户关系、内容),是目前这个世界上网络效应最强的产品,也是对抗竞争能力最强的产品。

腾讯在商业上或许跟阿里差不多,因为电商直接指向交易,创造的利润要多,所以总体上它们的利润体量差不多。但腾讯满足的用户需求还有一些冗余,阿里的商业价值发掘得比较充分。

从商业模式看:
(1)腾讯有些业务网络效应不强(比如 B2C 的媒体内容和广告业务),游戏业务也不是理想的 C2C 模式。因为游戏制作的门槛较高,没有海量的合格供应商,但是需要跟腾讯的用户体系、运营环境有很深的捆绑,才能把社交网络的威力发挥出来,所以它最后走成 B2C 模式。

(2)阿里的淘宝电商面临拼多多的同质化竞争,其他业务的网络效应也不强。比如,支付宝的业务网络效应不强,才会面临微信支付竞争。

阿里的电商基本盘不如腾讯在社交通讯方面的基本盘稳固。

腾讯象美军,作战中规中矩,火力(用户和社交关系)最强,但超出火力范围作战,能力就相当有限。Pony气质象艾森豪威尔;阿里象共军,统一思想,各自作战,开疆拓土,经常身处险境,却又能绝处逢生。马云是毛式企业家。

阿里一直想做社交,而腾讯一直想做电商,如果价格合适,两家是否有机会合并?所以理论上腾讯收购阿里,FB收购亚马逊。但是阿里和腾讯合并,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没好处,也没有必要。公司就象一棵树,再高大的树,也不能占领所有的天空(市场);再长寿的树,也不可能永远存活。市场规律会起作用,公司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公司的存续周期是有限的。

我们不必遗憾一家公司占的市场份额不够,也不必遗憾一家公司为什么倒闭。大的不倒,小的不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才是一个真实、可爱的世界。它的真实、可爱之处就在于它是变化的,不可测的。


3.今日头条


通讯、社交、内容,是不同层面的东西。

今日头条做内容与人的链接,腾讯做人与人的链接。

腾讯的核心是做人与人的链接(通讯),通讯是最底层的操作系统,社交是通讯系统搭载的一个功能,通讯+社交是相对垄断的格局。人与人的链接方面,腾讯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腾讯在这个之下,再做人与内容、服务的链接。

内容可以是通讯或社交下的应用,内容的垄断格局比通讯和社交要弱。在人与内容、服务的链接方面,则始终是竞争、动态的。因为“内容”无法逆袭“社交通讯”,抖音不可能颠覆微信。同时,通讯+社交也很难垄断所有的内容。


4.脸书FB


通讯是比社交更强大、网络效应更强的需求

Facebook 是由社交入通讯,微信是由通讯入社交。

腾讯产品和商业体系都全面领先 FB,如果没有语言、文化、信用问题,腾讯可以把 FB 灭掉。

(1)产品优秀
腾讯的核心产品(微信、 QQ)主要的用户界面是对话框,对话框是根目录,信息流是子目录,对话框上放广告会伤害用户体验。腾讯也开发信息流产品,比如朋友圈、腾讯新闻、腾讯视频,在这上面做广告,所以广告是腾讯的次要商业模式。FB核心产品的用户界面是信息流,信息流是根目录,信息流天生适合放广告,所以广告是主要商业模式,是FB的主要收入来源。微信产品功能领先于Facebook,FB 体验比微信差。

(2)运营能力强
腾讯对用户的把控能力、经营环境比 FB 更加稳定。脸书 20 亿用户,腾讯 10 亿用户。脸书掌握了一批全球支付能力最强的用户(美、加、欧、日、澳), 核心用户人均理论购买力大概是中国用户的 4-6倍。腾讯以这个用户规模,这个用户购买力水平,取得了和FB一样规模的利润,2021年度FB净利润393.7亿美元(约2560亿人民币),2021年度腾讯净利润2278亿人民币,腾讯变现能力比 FB 强。

(3)商业体系成熟
腾讯的商业体系比FB 成熟、有深度、更立体。中国人大部分人际关系都在微信上,腾讯的市场更加统一可控,腾讯的商业开发深度超过 FB,对社会的渗透深度超过 FB。但并不能得出腾讯在国外市场能取代 FB 的结论。

(4)广告收入差异
在广告这个项上,腾讯以对话框为主要用户界面的即时通讯,变现能力没有信息流为主要用户界面的FB社交产品强。FB 给游戏倒安装量挣钱,看起来是广告,这种办法更加简单纯粹。腾讯的游戏收入,支付收入,在 FB 被统一为广告收入,形式不同而已。腾讯的广告业务中,可以和 FB 比较的是广告中的一个子类社交类广告。“媒体广告”指的是需要自己采购、制作内容的展示广告。

假如 FB 进入中国,击败不了微信,对腾讯没啥影响,腾讯产品和商业体系都全面领先 FB。这也意味着脸书FB的商业化潜力还很大


5.其他


(1)微博
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移动互联网 70%的内容消费都发生在微博上,当年微博一度威胁到到QQ的通讯社交根基,微博有机会做成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通过社交切进通讯(现在FB 就是这样做的),最后是虚惊一场,微信横空出世,反而让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比 PC 时代更强。自从微信做成以后,现在微博已经完全没有这种可能性了。微信朋友圈主要是个人内容、熟人传播;微博主要是公共内容、大众传播。

(2)支付宝
为什么同样有许多活跃用户的支付宝做即时通讯却失败了?支付宝做社交不成是因为不符合产品本身的用户心智。

(3)百度
百度:微信搜索对百度的搜索影响很小,虽然腾讯在内容上要比百度优势多,但腾讯内容再多,也只是一家的内容,百度的搜索引擎是全网的内容。
 
(4)雪球等
雪球、知乎都是“内容+社交”。内容可以在微信上分享,社交无法打通。


五、风险


1、宏观经济

腾讯作为一家在中国经营的公司,跟中国经济有很强的关联性。它的各个业务板块,游戏业务和增值业务,与宏观经济的关联较弱。广告业务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很强。其他业务(金融、云)跟宏观经济的关联也较强。腾讯的各类业务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关联性排序:广告业务>金融科技与云服务>增值业务与游戏。

2、反垄断

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反垄断对腾讯短期股价可能会有影响,对长期业务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垄断”的话,微信 QQ 是绝对垄断。但这种垄断是产品型态本身决定的,并没有社会危害,所以不需要对它做什么。如果强行把它拆成一个微信,一个巨信,那就不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而是给消费者添麻烦了。非行政准入引发的“垄断”,本质上是竞争的结果,不需要干预,市场本身有平衡机制。腾讯、阿里、美团等公司面对的反垄断问题,这长期不是问题。

3、互联互通

微信解除屏蔽外部链接对腾讯业务没有影响,而且微信的用户体验会更好一些。微信互联互通,并没有减弱腾讯对微信流量的分配权。

4、美国打压

公司的发展最终由自己产品服务的竞争力决定,消费者决定,市场决定,美国打压不重要。苹果收费对腾讯业务没有影响。

5、马化腾离开
假如有一天,马化腾被迫离开腾讯,对腾讯的竞争力有影响,但不会构成致命的影响。马化腾和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是公司很重要的护城河,但和即时通讯的网络效应比起来,没有那么重要。

6、其他
2012 年前后腾讯面临的情况:
(1)移动互联网有一个终端变革,手机取代了电脑,腾讯有可能在这个终端变革中被用户抛弃。(2)出现了一些可能的替代产品,比如微博。(3)腾讯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典型的事件是3Q 大战。
现在的情况:
(1)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地位通过微信确立了,而且用户渗透率、商业体系的健全方面,远超过 QQ 在 PC 时代。(2)腾讯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关系,通过非控制性股权比较好地解决了,甚至解决了自己在电商、搜索这两个领域的定位问题。现在出现的情况又是新的情况,至于比老情况是更加严重,还是没有那么严重,需要判断。

所有企业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事情都会失败。腾讯做大部分业务也都是失败的,不要说短视频,比如之前的电商、搜索。

腾讯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太强大,强大得让人觉得可怕。理论上来讲,“连接一切”腾讯要能全部做成,简直就是中国。一个东西太强大,强大到总是让人害怕,这就违背我们的常识了。


六、未来发展


1.护城河


腾讯的护城河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用户获取具有垄断性优势。在通讯这个根目录上获取用户,用社交和媒体丰富体验,使得其在用户获取和粘性方面,无人能敌。通讯、社交和自媒体都具有“越多人用越好用”的网络效应自我实现特征,不容易被新技术颠覆。微信生态,投资生态,天生不缺客户。

(2)商业模式适当分散,比较稳健,大部分行业做到了国内第一。游戏、广告、金融和云服务均衡发展,投资业务可圈可点,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前五,除了腾讯阿里之外,腾讯是其他三家的最大外部股东。

(3)创始人人格和公司治理结构非常优秀

腾讯最大的价值是提高了沟通的效率。沟通是人最重要的永恒的需求,而它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比过去任何产品都更好的满足,极大的提高效率,改进了体验,腾讯在这个基础上做人与内容、与服务的链接,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都起了很大作用。


2.发展方向


2018年11月,马化腾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表的公开信,“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这个说法非常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


(1)互联网作为一种连接工具,它被用于与连接人与信息,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商品,相对应的产品型态是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电子商务。这个发展的过程,对连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网速更快、稳定性更好),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越来越高。


(2)现在除了信息、人、商品,还有一大块的蓝海市场是我们平时使用的各种线下服务,这些服务如果用互联网来完成,效率会高很多,用户体验会好很多。例如:以前要去公安局办事大厅排半天队签注港澳通行证,现在在微信上几分钟就可以搞定。



理论上,将来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用户连接。腾讯通过提供账号体系、支付系统、计算资源(云计算),成为连接的基础设施。这就是产业互联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会让互联网成为人类社会的阳光、空气和水。

腾讯连接一切,大概可以分成这几个:

(1)连接人与人(通讯和社交),这是核心。


(2)连接人与内容。通过平台+自营的模式来做。其中的游戏非常成功,媒体内容有争议。


(3)连接人与商品。从自营调整为参股以后,成效显著,比如拼多多。


(4)连接人与服务。这个主要通过微信支付、小程序、服务号来做,效果显著。这里面很多服务,云都可以提升其效率,改善其体验。



腾讯也对组织架构进行新的调整,可以让腾讯更好地应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即在人与人的连接之后,更好地做好内容与人的连接、服务与人的连接。

对腾讯的端游业务和媒体广告业务,不要寄予什么期望。主要是这些业务衰弱的本质是结构性的,是不可逆的。端游业务衰弱的本质是手机替代了 PC,媒体业务的本质是 UGC 替代了 PGC,信息流效果广告替代了贴片展示广告。幸好腾讯手游体量已远超端游,社交类广告体量已经远超媒体广告。

所以腾讯主营业务增长稳健,结构性衰退的业务有新手接替,投资布局合理,比较好地应对了产业变迁和公司自己资源、能力。未来腾讯长期增长的动力会来自于商业化的深度和广度,用户购买力的提升,目前腾讯在既有用户上的商业化方面,整体是比较保守的,商业化还有巨大空间。


3.国际化


腾讯的用户基本就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外在使用微信(WeChat), 但是对微信的国际化前景并不乐观,对海外用户拓展暂时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通讯软件要突破,比娱乐、内容类的软件要难,因为它背后有:1、网络效应。比如你的朋友大多在 WhatsApp上,微信再好用也没有用。2、信任问题。这个在通讯软件方面很典型,微信比 Whatsapp 好用多了。游戏就小很多,腾讯游戏在海外发展势头很好。中国人的信用问题,文化上的信任,不是单个企业能解决的,幸运的是中国市场已够大,好好服务14亿人,很有前途。


七、利润与估值

利润=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利润率,腾讯未来利润增长主要是付费人数和金额增加。

腾讯发展趋势很好,对于增长期望不要那么高,未来增速不知道多少,但是知道一定会增长,利润规模会超过工商银行,(工商银行2021年净利润3502亿)。

大概的判断:(1)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不错,大概率能赚不少,而且能赚很久,未来会赚更多。(2)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不错,对于赚得久赚得多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总结:腾讯用户是庞大的,产品是垄断的,文化是佛系的。


说明:以上是根据书房同学整理的近五年在雪球等论坛的问题观点,腾讯控股思考:重要问题问答(2021.12)我或增或改,感谢陈兄在后院分享的PDF,感谢书房好友的荐读


-----------------END----------------


留 言 处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